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访谈 > 正文

书法家高云芳谈青少年书法教育问题

出处:江城晚报  发布时间:2014-04-24 10:51:16  

 

 

人物小传:
  高云芳:1964年9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副教授,吉林市书协理事,吉林市人才学会美学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曾研修吉林大学古籍所书法文献博士生导师丛文俊教授的“书法批评”课程,先后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书法技法和书法理论。
  书法作品曾获第三届吉林省临帖展三等奖、2011年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展提名奖。作品曾入展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瘗鹤铭奖书法大展、 第三届齐白石书法大展、全国书法导报手卷展、东北风东三省教师书法展等。

 

    高云芳是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传道授业,为吉林市培养了一批批书坛新秀。她是如何看待书法艺术的?她是如何看待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她的研习书法之路能给青少年什么启示呢?近日,在高云芳位于江南的书法工作室,本报记者采访了她。
    书法有内美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书法之路的?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什么对您影响较大?它对青少年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高云芳:学习书法,我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以前我在高校做行政工作,书法只是一种业余爱好,但是却一直喜欢,也没间断练习。2006年我开始正式学习书法,深入、大量地进行了系统学习。
 我学习书法是从楷书入手的。我觉得青少年学习书法可以从楷书入手。“楷”是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正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以从楷书入门的真正原因是考虑到它看得清楚、把握得住的稳定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从这个意义上讲楷书是写字要过的第一关。但对于初学书法从哪种字体入手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必要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只要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入手都能取得成就。
 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省里的一个展览,并获得了一个全省的三等奖,这对我的鼓励很大。2010年北华大学干部调整,我就转到了美术学院,成了一名书法专任教师。把爱好变成专业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中去。与此同时,我把专业方向转到对二王行草系列的研习上,深入临写《圣教序》、二王手札及孙过庭《书谱》,每天大概要临上四五个小时,每日不断。
 我觉得青少年学习书法先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随着现代社会电脑的普及,书法艺术日益成为一种小众艺术,孩子们真正接触书法的机会并不多。但写一手好字,仍然有其现实的强烈诉求,况且书法本身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作为书法老师,我觉得引导孩子的兴趣更重要。
 此外,青少年学习书法要有名师指点。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有体会。为了在书法上取得长足进步,我听了丛文俊先生一年的书法理论课,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了更大进步。所谓“取法乎上”就是这个道理。此外,书法是一种很“自我”的艺术,还需要天赋与才气,更为重要的还要有长期积累的综合文化素养。
 记者:您对中国书法是如何认识的?书法是如何影响您生活的?
 高云芳:中国书法可谓博大精深,它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有一种内美。在多年的书法实践中,我充分地享受和体验到了书法线条的运行之美。起行顿挫犹如音乐、舞蹈的节奏与旋律,沉浸其中快乐无比。中国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我在书法中找到了如何调适我的生活、安顿我的精神情感的方式。在自如、自得的书法语言中体察、丈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细腻、浪漫的情感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升华灵魂、修身养性的过程。
不二法门
 记者:您是一个很勤奋的书法家,现在您的书法还处在一个上升期,您在研习书法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与方法?
 高云芳: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就是临帖,张芝池水尽墨,怀素退笔成冢,历代书法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他们将生命与书法合而为一,在线条的律动中,吐露自己的人生观念、哲学观念和宗教观念,笔底波澜荡漾着生命意识。
 笔墨的锤炼有赖于持之以恒的临池,而高深的境界则自修养而来,传统书法家的创作都是把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灌注其中的。
 我觉得临帖很重要,临帖首先要尽可能地像。孙过庭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说看得要精准,模仿得要像。临帖大致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像原帖,称为“入帖”;一个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变成自己的东西,叫“出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只有能“入”能“出”,才能真正达到与古人对话,理解书法中包蕴的哲学理念。
 记者:作为一个女性书法家,您的书法有怎样的特色?
 高云芳: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在书法的路上走得远的并不太多。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琐事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生理到社会地位等方面,女性都不占优势,我能坚持到今天也很不容易。
 我觉得我的书法一个是路子比较正,从钟繇到二王,到苏、黄、米一路下来,脉络清晰。从我个人讲,我更喜欢晋的尚韵书法,带有儒雅气息。书法是我心灵与情感的寄托,也是我个性的一种释放。与古人对话,从笔墨中释放心绪,体会毛笔与宣纸相碰撞的感觉,是一种心性的契合,在书法创作中透射出鲜活灵动的气息、雍容非凡的气质以及内心深处那些不可言喻的丰富情感和豪迈的性格。
如何有“大作为”
 记者:您给我们小记者协会的题词是“小记者,大作为”,您觉得小记者如何做才能有“大作为”?对于书法艺术,如何做才能有“大作为”?
 高云芳:我觉得我们的小记者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今日的小记者,要为以后做积累,做文学方面的积累,也做艺术方面的积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多了解、多涉猎,包括书法。有了深厚的人文积淀,才能有所作为。
 在书法方面,我觉得要有大作为,那就不光字要写得好,还要做好人。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就要融会贯通各种艺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书法艺术是讲究个性的,到最后书法艺术完全是你个人修养的一种蕴藏在书法线条内的表现。所以没有个人修养,在书法方面很难有大作为。
 记者:您现在也把一部分工作用在授业解惑上,您为什么要这样做?您是如何看待吉林市青少年书法教育的?
 高云芳:书法是一项很古老的艺术,这种艺术本身需要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我觉得应该有这份社会担当。当初学书法时还只是喜欢,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逐渐感受到书法承载着诸多文化和思想内涵。作为一名专业书法工作者,我觉得应该怀着敬畏的态度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艺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传统书法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而通过笔墨把它表达出来,转换为当代的文化精神诉求。
 吉林市是“中国书法城”,书法爱好者不下几万人,这样的群众基础,在全国都是好的。吉林市青少年书法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在一些小学,有把书法当成办学特色的。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能写得一笔好字,这个很了不得。我相信,吉林市的书法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记者: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