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访谈 > 正文

朱守道:尊师重道 从善如流

出处: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5-05 21:07:41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一语道破君子的内涵,即文质彬彬。朱守道是敝人的乡贤,虽未识其人,却久闻其名,尤其是早已见识其墨宝,敝人对其抱古求拙、伟岸辽阔且道法自然的书风赞叹不已。朱守道在我想来是一位奔放不拘、特立独行、具有强烈个性的书家,犹如孔子所言,质胜文也!然而,见到朱守道其人后,尤其是一席访谈过后,他那妙语连珠,却又字字珠玑般的博学,那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形象把先前的假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一个博学多才的谦谦君子。

  每每提及师友,朱守道的语气总是颇为谦恭和感激,他跟我们讲起了他结识师友的事,敝人听完后,深深体会到他作为一个读书人所拥有的风骨,即尊师重道。

  还是在中学时代,有一天,朱守道等几个同学慕名拜访了闽南著名书法家黄光汉老师。当时,黄光汉名震遐迩,按今天的话说,是个明星人物,他是从颜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形成了闽南地域的标志性书风。很多人喜欢他的字,因此每逢春节前夕,由黄光汉先生书写、工厂印制的春联便走进了千家万户。黄老师为人谦虚,提携后学,口碑很好。从那以后,朱守道便成了他门下的一位学生,以师承“光汉体”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那几年,朱守道一出手,便是形神兼备的“光汉体”风格,成为当时写得最像的学生之一,老师颇为赏识。

  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有几位书法家对朱守道的影响很大。罗丹先生是厦门书法界的老前辈,且在东南亚有着重要影响。他在隶书的基础上加以创变,形成了独特的字体,人称 “罗丹体”。厦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白鸿先生的楷书,余纲教授的篆书,功底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朱守道在厦大读书期间,怀着敬仰之情,一个一个去“敲”他们家门,虚心请教,取其之长补已之短。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朱守道本来就拥有较扎实的书法基础,再加上这些名家的指点,艺术上进步很快,在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 中他获得了二等奖,成为厦门大学唯一的获奖者。

  1982年秋天,有一个周末,刚分配到教育部工作的朱守道,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市西直门小乘巷胡同,叩开了启功先生的家门。启先生热情的招呼他入座,慈祥地看着他。对于这个唐突造访的青年,启先生毫无责怪之意,而是用他那特有的幽默、随和地交谈起来。谈到书法,启先生有时拿着笔,在一张纸上示范,写几个字,说几句话……朱守道以后再去启先生的家里,他还是那样,总是笑眯眯的问:这段时间都忙些什么?老人家没有一点架子,和蔼可亲的坐在椅子上与他交谈。回想起拜访启先生并向他讨教的那段时光,朱守道内心的神往、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在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朱守道得到了艺术界许多前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一句古话叫做:从善如流。只要你怀着一种尊敬长者和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学习请教,你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得到许多前辈在实践中获取的成功经验。尊老、礼贤、谦逊是一个人求知、提高、成才的康庄大道,走在这条大道上,你能受益多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的优良传统,朱守道在尊敬长者,善待老人方面堪称模范。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老一辈文化人很多,不管参加活动或是自己主持的文化活动,朱守道总是想前辈和师长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见到长者前辈,都要上前问好、让座、扶上一把,能照顾尽量照顾。有一次参加外省主办的一个活动,需要长途跋涉到碑林,朱守道上了汽车后看到没有准备饮用水,便赶紧叫司机把车开到超市,买回四箱水来发给大家,“车上老者这么多,路途这么远,不准备矿泉水,不安排随团医生,一旦出事怎么得了!”朱守道比别人考虑的要多。有一次他参加展览开幕式,有一位老前辈去早了,孤独地坐在一边,主办方也比较忙,竟无人顾及,朱守道看了立即找了主办方,提醒他们赶紧上茶水,并且安排这位前辈到贵宾室休息,直到主办方把事情安排妥当为止。朱守道说,这些都是些小事,但小事体现了政治,体现传统美德。朱守道在中央机关历炼二十多年,养成了谨慎从事、讲求实效的风格,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细致、丰富的组织活动经验,对自己要求严格,考虑问题力求全面周密。因此,许多艺术家也都希望能和他一起出去参加活动,觉得可靠放心。朱守道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也赢得了长者和同行的赞誉。


作者:陈裕亮 于真

责编:刘颖、李丽清